隸書起源于中國秦朝,在漢代(西漢至東漢)達到鼎盛并成為官方標準字體,是漢字從篆書向楷書演變的關鍵過渡書體。
隸書是哪個朝代用的:
秦朝
詳細解答:
起源背景:秦朝(公元前221-前206年)為處理繁忙文書,程邈等官吏簡化小篆創隸書,早期稱"秦隸"或"古隸"。
漢代發展:西漢(公元前202年-公元8年)隸書成熟,筆畫出現"蠶頭燕尾"特征,東漢《曹全碑》《張遷碑》等代表巔峰藝術水平。
字體革新:變篆書圓轉線條為方折筆畫,奠定現代漢字"橫平豎直"結構基礎,書寫效率比篆書提升3倍以上。
考古實證:湖北云夢睡虎地秦簡、長沙馬王堆漢簡顯示隸書演變過程,東漢熹平石經(175年)首次確立標準隸書范本。
后世影響:魏晉后楷書取代隸書主流地位,但隸書仍用于碑刻題額,清代鄧石如等推動隸書藝術復興。
以上就是關于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,更多攻略請持續關注玩一玩游戲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