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舟競渡起源于戰國時期(公元前475-前221年),最初與吳越地區祭祀水神相關,后與紀念屈原的習俗融合,形成端午節傳統。
龍舟起源于哪個朝代:
戰國時期(公元前475-前221年)
詳細解答:
考古證據:浙江寧波河姆渡遺址出土的7000年前獨木舟殘件,證實江南早有用舟習俗,但競渡活動最早見于《越絕書》對吳越水戰的記載。
屈原關聯:漢代《荊楚歲時記》記載,楚人(今湖北湖南)為打撈投江的屈原(公元前340-前278年)而劃舟,南朝梁時正式納入端午習俗。
早期形制:戰國龍舟長10-15米,首尾刻龍紋,每舟20-30人劃槳,與現在不同是船頭設"招魂幡"而非龍頭鼓。
功能演變:先秦屬軍事訓練和祈雨儀式,唐代發展為娛樂競技,宋代出現專為比賽打造的狹長龍舟。
現代傳承:1984年龍舟被列為全國體育項目,2010年廣州亞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,國際龍舟聯合會現有85個成員國。
以上就是關于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,更多攻略請持續關注玩一玩游戲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