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氣騎士中外星母艦是守護神殿模式下的最終首領,以極高的血量、獨特的戰斗機制和高密度彈幕著稱,該首領具有極高的血量與密集的彈幕;特色的立體形態彈幕攻擊;短暫離場的戰斗機制;霸體、免疫控制;無狂暴狀態,首領房間空曠,掩體較少。
以下是元氣騎士外星母艦???????首領攻略的內容:
一、基本介紹
外星母艦是守護神殿的最終首領,在12-3波次出現,整體造型為扁平的的圓盤狀,上有大量金屬接縫與電路紋飾。頭部為紅色的瞄準器,可在艦體邊緣移動并跟蹤玩家。在前側和兩側各有兩個部件,背部有兩座翻蓋式導彈發射井。尾部為兩臺推進器,可噴出長長的紅色尾焰。
二、特點
首領特點:極高的血量與密集的彈幕;特色的立體形態彈幕攻擊;短暫離場的戰斗機制;霸體、免疫控制;無狂暴狀態。
環境特點:空曠的正殿,掩體較少。
三、技能
外星母艦一共擁有六個主動技能和兩個被動技能。
球形彈陣:外星母艦在頭部下方召喚大量泡泡彈幕組成球形彈陣,一段時間后,這個子彈陣會被發射至正殿中央,旋轉并散開,最終鋪滿整個正殿。泡泡彈幕傷害為34。
彈幕發射:外星母艦從前側的兩個部件中發射多種類型的密集彈幕,對正殿進行覆蓋式攻擊。所有類型的彈幕傷害均為28。
彈幕包括鋪場性的環波形、擺條型和指向性極強的條帶型。有時,外星母艦的同一部件會發射兩種不同類型的彈幕。
巨量的彈幕會制造嚴重的設備卡頓,躲避操作較難。對防御塔輸出較高。
激光掃蕩:外星母艦從最邊側的兩個部件中發射兩道巨大的激光,并緩慢地左右來回移動,使激光來回掃蕩。激光傷害為28。
追蹤激光:外星母艦從頭部發射一道紅色激光,激光末端鎖定并追蹤玩家,激光移速緩慢,傷害為28。
以上兩個激光類技能對防御塔的輸出極高,能在瞬間破壞一座紅色品質18★的防御塔。
制導導彈:外星母艦從背部的兩座導彈發射井中分別發射兩組追蹤導彈,每組3枚,單枚傷害為34。
導彈有飛行時限,時限到達后自動消失。
飛掠轟炸:外星母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緩慢飛出正殿上方,并對正殿展開地毯式轟炸。一共產生8組平行等距的爆炸,爆炸傷害為30。
躍遷召喚(被動):任一部件被摧毀后,外星母艦會召喚10個帶有變異的外星敵人。
自爆墜毀(被動):本體血量清空后,外星母艦會緩緩下墜一段距離,隨后在本體所在的位置產生大量爆炸,爆炸傷害為30。
四、軼事
外星母艦最早于3.3.4beta版本中出現,此時美術立繪還未完全實裝,整體設計與現在差別較大,炮塔貼圖空缺,被一堆亂七八糟的其他武器貼圖替代(見畫廊)。
外星母艦于4.0.0版本正式加入游戲,與新版守護神殿模式一同添加。
因外星母艦的外形呈寬大扁平的圓盤狀,酷似掃地機器人,所以經常被玩家這樣稱呼。
外星母艦可以被裝入礦車速遞的礦車中并彈來彈去,此時在你面前的是一個真正的掃地機器人。
外星母艦的設計可能參考了游戲《泰拉瑞亞》中的火星飛碟。它們擁有如下共同點:
擁有多種相似攻擊方式,如:追蹤激光、追蹤導彈。
4門炮塔摧毀后本體才能受到攻擊。
在4.0.2版本的更新中,削減了外星母艦的血量,球形彈陣子彈數量減少,以解決此前外星母艦釋放此技能導致游戲卡頓的問題。
在4.1.0版本以前,外星母艦的部件沒有如今單獨的血量條,且部件血量不計入本體血量條中,玩家只能盲目的攻擊部件直到其被摧毀。
在此版本后,外星母艦在總血條(本體血條)下方新增了四個部件血條,并降低了飛掠轟炸的飛行速度。
在登場動畫期間摧毀任意部件,動畫結束后,該部件的血條將會錯誤的顯示為滿血狀態,擊敗外星母艦本體也不會發生改變。
外星母艦的激光可被乾坤大挪移推走,但被推走的激光依舊擁有傷害判定,仍能對玩家和防御塔造成傷害。
以上就是元氣騎士外星母艦首領攻略的內容了,更多元氣騎士精彩游戲資訊攻略,請看玩一玩游戲網。